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来源:健康中国 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 中国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8月6日(周二)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普及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于未然的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已经召开了三场专题发布会,邀请卫生健康不同领域的专家,介绍防病治病、预防保健的科学知识,做科学、权威、实用的科普,也是普及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渠道。明天,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标志着一个季节的确立和开始,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但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天气不会马上凉下来,还会伴随一段夏季的余热。节气交替之际,我们对健康饮食、合理作息、适量运动、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知识还是应该有一些了解。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继续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这一主题,重点介绍立秋时节的一些健康养生与疾病预防的知识。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女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龚燕冰女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马长生先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漓先生。另外,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还特别邀请了一位普通群众代表,北京市东城区赵家楼社区的于予英先生,请他就健康方面分享一些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体会。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新华社记者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但暑热未尽,昼夜温差大,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请问有哪些养生保健方法可以预防这些疾病?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
龚燕冰

感谢提问。这两天马上立秋了,我们感受到了早晚的风也是有了一些凉意,但是白天还是很闷热,这和我们立秋时段还在伏天是有关系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说“秋燥”还有点早,这个时候我们除了要避免这些凉风的侵袭之外,还是要继续防暑祛湿,所以这个时候的感冒预防我们要兼顾祛湿和祛寒。我给大家推荐一款代茶饮——陈皮姜茶。陈皮有健脾祛湿兼理气的作用,生姜有解表散寒、温胃止呕、温肺止咳的作用,这两种食材我们可以各取3-6克泡水喝。立秋过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肺燥,会出现口干、咽干等症状,我们中医认为五色对五脏,燥邪是伤肺的,白色入肺,这时候可以进食一些白色的食物,有滋阴润燥的功效,比如百合、梨、银耳等等。如果出现了感冒的症状,比如有流鼻涕、咽痛这些症状,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个简单有效的穴位,这个穴位叫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上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也是非常好找的,我给大家演示一下。我们可以把两手的虎口交叉,一只手的食指压在另一只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位置会感到一个明显的凹陷,凹陷的地方就是列缺穴。我们在揉按列缺穴的时候,会起到一个宣肺解表、温经通络的作用,这个穴位我们也可以用拇指去按,每次可以揉按一到两分钟,对侧也是同样的,可以反复进行揉按。在起居方面,立秋时节白天越来越短了,夜晚越来越长了,《黄帝内经》当中提倡顺应天时“早卧早起”,等到了冬天,夜晚会更长,提倡的是“早卧晚起”。在这里面,我们提倡早睡,也是顺应了秋季收敛的特性,早起是为了防止收敛得太过,帮助阳气的生发。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立秋过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对心血管系统是个不小的挑战,请问立秋过后,中老年人应该如何加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管理?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
马长生

谢谢。在立秋之后,对于中老年人心脏系统确实有很大挑战,立秋之后,在秋天乃至冬天这个过程,血压波动会更大。所以立秋开始,到秋冬交际,对于我们所有的中老年人:首先,有心血管病的,要更加重视心血管病的预防和危险因素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心血管病,不管是高血压、冠心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让吃的药要吃,同时要吃够剂量,把血压、血脂、血糖都控制到一个理想的水平,这是最重要的。同时,所有的病人都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的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也包括不吸烟,限制喝酒,然后不要久坐等等。这些严格控制之后,我们的心脏就会更安全。秋冬季节温差开始变化,我们要适应这个变化。只要有耐心,把医生的要求严格执行,同时又特别注意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日常的饮食、运动等,心血管病就是秋天来了也不怕。冬天更冷,心血管病的危险更大,但是经过秋天的准备,把危险控制到最低,到了冬天也会安然无恙。最后总结就是两句话,第一,要特别认真地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规律用药,及时看门诊复查,甚至个别情况下需要做手术。第二,秋天了,要为冬天做准备。有心脏病的中老年人要注意保持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把我们的心血管病可以控制到尽量理想的水平。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夏季天气炎热,但是人们锻炼健身的热情也很高,请问夏秋变换的时候,运动健身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注意?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漓

谢谢您的问题。我们说运动对身体有很多的好处,但是运动要讲科学,安全是第一位,是首先需要重视的。虽然已经立秋了,但是天气依然炎热,在这个时候,最需要重视的就是避免脱水造成的中暑和热休克等这样一些严重问题。我们说在炎热天气下进行长时间的行走,比如说到了暑假了,我们的爷爷奶奶们还有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出去旅游,在炎热天气下长时间行走,以及我们的运动爱好者、健身爱好者们在炎热天气下进行户外的健身锻炼,他们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体温容易升高,尤其是在炎热天气下,补水补的少,体温升高会更快。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天气炎热,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在运动的时候,我们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燃烧脂肪和糖给肌肉提供热量,生成的热量会有20%被用于走、跑这样一些运动,但是还有80%是不能被用于运动的,就会变成我们身体的热量,所以运动的时候我们的体温就会升高。人在体温升高的时候会通过排汗的方式来降温,因为体温升高对于身体是有害的,人会通过排汗的方式降温,排汗排到一定程度,当血容量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身体会产生一个自我保护,这时候体温就会有点控不住了,如果这时候还在持续运动就会产生危险。比方说,我们的大脑对于体温过高是特别敏感的,我们知道小孩子如果体温过高会产生惊厥、抽搐这样的问题,我们成年人也会因为体温过高产生头晕、眼花、幻觉,甚至休克这样一些症状。所以,我们要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特别不鼓励那些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在烈日下长时间运动,同时不让他喝水,这样一些现象其实都是不对的认识。这是第一点,对于身体如果体温太高了,会对我们的神经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第二,脱水之后我们的心脏也会增加负担,会产生一些心慌或者胸闷、心肌缺血或者心律失常这样一些症状和表现,这都对我们的生命健康会产生比较大的威胁。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暑天运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情,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运动或者行走,最好是寻找一些阴凉的地方行走,这样有利于保护我们自己。第二件事情,要注意补水补液。我们扇扇子降温,或者找阴凉的地方,能够更有效地降低体温,因为出汗才是最有效的降低体温的方式,所以补水补液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一定要把它做好。第三件事情,如果出现了中暑或者休克的情况,或者有一些前兆就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比如出现了燥热,或者有胸闷的感觉,这时候就赶紧进行一些物理降温的方式,除了喝水,除了补水补液,还要做一些物理降温的处理。比如在头上浇冷水,或者找到冰袋放到颈部,这样能快速降低我们头部的温度,能快速降低我们的不适感,也能降低大脑的温度。最近大家都在看奥运会,很多运动员在场中间都会通过拿冰袋冰敷颈动脉的方式给大脑降温,降低自己的疲劳感,这都是很好的自我保护和处理过热的一些方式。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都知道,立秋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俗称是“秋老虎”,人们也容易出现四肢乏力、头晕昏沉、口中黏腻等症状,请问有哪些办法能够改善这些症状吗?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
龚燕冰

立秋虽然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但其实现在还是暑热盛行的,特别是中午还处于高温天气,目前这种高温和高湿度仍然是盛行的。刚才记者提问所提到的这些症状,其实在我们中医来讲,很可能就是湿气困脾的表现。中医讲,脾是后天之本,是喜燥恶湿的,这种湿的气候对脾脏的运行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脾虚的人群,这些症状可能更为明显。我们在这里推荐大家平时可以食用一些药膳粥。说起药膳,这些药材同时也是食材,是药食两用的物质。所以我们推荐将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药食材加到粥里面,根据个人的口味,可以酌情加一些莲子、山药、茯苓、薏米,这些都能健脾利湿。另外,如果嫌做粥麻烦的话,我们推荐一款茶饮,是芡实茯苓茶。芡实又叫“鸡头米”,具有健脾祛湿、固精气的作用,茯苓是一个利水渗湿、健脾胃的药物,也是食物,这两种每种取10克加入到500毫升的水中煮水喝,可以改善上述症状,包括下肢困乏、头脑昏沉、身体浮肿、腹泻等症状。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立秋时节,气温逐渐转凉,但“秋老虎”威力不减,请问这时公众应该如何科学应对季节交替带来的健康挑战,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和过敏症状的发生?谢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
王丽萍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夏秋交替,天气变化不定,人体的呼吸系统是最容易受到侵袭,所以像我们身边的老年人、儿童、体弱者、营养不良的以及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容易在这个时节感染包括流感在内的一些呼吸道传染病。针对这种情况,公众首先是要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这是我们保持健康的王道。另外,公众应该掌握健康技能,应该根据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另外积极接种疫苗,像流感、肺炎疫苗等等,这种疫苗是能够有效保护尤其像老年人、儿童、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易感人群,减少感染发病以及发生重症的风险。另外,还要做好健康监测,出现一些像发热、流涕、咽痛等一些呼吸系统症状的时候,要尽量保持休息的状态,根据情况及时就医,这是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疾病的方面。针对过敏的问题,在秋季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人群,要特别注意:第一是要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像我们已知的花粉、尘螨这些过敏原,要尽可能避免接触。第二是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居室的清洁卫生,尤其是卧室、客厅这些长时间停留的容易积灰的地方,也是容易引起过敏的地方,要定期清洁,保持居室环境的卫生。第三是在饮食上要注意,秋季尤其是一些海鲜食品丰收的季节,这时候要管住嘴,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一类人,尽可能谨慎食用这种海鲜、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避免发生过敏的反应。最后一条就是一旦出现过敏的反应,像有皮疹、红疹、皮肤瘙痒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并且就医时要及时告知临床大夫自己有过敏史和目前的症状,针对这些症状医生会给予及时的治疗。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身边的大多数老年朋友多多少少有一些慢性基础疾病。请问于先生,您平时会从哪些渠道获取健康知识,在健康生活方面有没有值得分享的心得体会?谢谢。

北京市东城区赵家楼社区群众
于予英

谢谢记者提问。刚才几位领导和专家都讲的特别好,特别实际,特别贴近我们生活。尤其像我们老年人,我是建国门地区赵家楼社区的银龄志愿者,从我银龄志愿者这么多年的体会来说,我感觉作为一个老年人,首先一点,要把握一个健康知识的汲取,每次医生到社区来进行健康讲座,还有其他方面的知识,我都会努力去参加,通过健康知识的汲取,对我们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我先举一个例子,有些知识是通过间接获得的,有一次我去一个医院看一个朋友,他是得了脑溢血。他得病之前非常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健康知识就是零。在住院期间,医生就跟他说,您在我们医院是个特殊病例,为什么特殊呢?您的几项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肾功能也都正常,血压也没有达到出血的程度,您为什么特殊呢?给他总结出一点,您没休息好。我回来就想,没有休息好难道就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吗?所以对我们老年人,尤其是对平时工作比较繁忙的人,都是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还有一次,我参加一次演出,台上一个演员在演出的时候鼻子流血,后来我就纳闷他为什么鼻子流血了呢?我就不明白,这个我一直放在心里,有一次我陪人到医院去看病,正好医生接了一个电话,电话那边的病人就问医生,为什么他流鼻血。医生跟他解释,为什么他流鼻血呢?就是因为他当时血压高了,这个时候不要紧张,要抓紧时间休息一会儿就去医院,这时候不能紧张,去医院很重要。通过这两件间接的事情我就感觉到,第一是没有休息好,第二高血压可能会导致鼻子出血,以前我不知道这些,这是我间接获得的知识。所以从我这块,我退休这么多年,跟老人在日常聊天的时候,我们经常谈一些健康问题。可以说,健康的问题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了健康,就有了餐桌上的美食,就有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就可以远离病房,我们用欢声笑语去代替病房的呻吟,靠什么?就靠健康,有了健康就有了一切。这是我特别重要的一种感受。在平时,我的生活习惯,我觉得要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早晨5点半起床,晚上10点半睡觉。起床之后,做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吃完早饭,出去锻炼身体。而且我有个习惯,每周游一次泳、每周骑行一次,因为每游一次泳就做一次深呼吸。平时我们就正常的呼吸不作深呼吸。游泳既能锻炼臂力又能锻炼腿的蹬力,还能做深呼吸,所以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体育运动,尤其对老年人,因为我有时间就必须有一个好身体,有了好的身体,对社会、对家庭都是非常有益处的,特别是对自己。所以我感觉,我所要跟大家分享的尤其是跟老年人分享的,第一要有个好的生活方式,第二要有个好的认真对待健康的意识,第三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这就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谢谢大家!

封面新闻记者

秋季是心血管疾病多发季节,尤其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秋季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慌、四肢麻木等症状,请问哪些情况可能会危及生命,该如何应对?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
马长生

谢谢,这个问题临床非常重要。到了秋冬季了,哪些是危险的心血管病?我们在中国最常见的就是脑卒中,俗话说的中风。中风就是血管破裂、血管出血,或者心脏血栓经过血液到脑子里。表现是什么?第一,最常见的是肢体不能运动,一侧的肢体,上肢、下肢不能运动,或者口角歪斜、流口水,说话说不利索,更严重的,直接严重到头痛、头晕甚至昏迷。这种脑卒中,尤其是急性的发作,极其危险,重的这一次就要命,轻的也会有后遗症。特别轻的只有1/3,肢体运动能够完全恢复,但是这只有1/3。除了这些,两年之内1/3会导致死亡,1/3会遗留肢体运动障碍,或者说话语言障碍的后遗症。所以一旦你怀疑发生脑卒中,病人还有家属都应该知道,要争分夺秒地把他送到大医院的急诊科。为什么?到了急诊科,用最快的方式做手术,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穿刺,放一个导管到脑子里面把血栓取出来,病人可能很快就恢复好了,胳膊、腿就能动了,这是救命的,还可以减少后遗症。还有一些可以做溶栓治疗,把血液打上溶栓药,让血栓化掉。所以最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前两个,一个是中风,中风是大家要有概念,争分夺秒地打120到大医院,小医院做不了这个手术。第二个危险是心肌梗死或者不稳定的冠心病,我们叫急性冠脉综合征。什么叫急性心梗呢?这种情况下往往是血管的病变、斑块不稳定导致心肌坏死了。心肌梗死一次有30%的死亡率。当我们到了医院,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降到了5%,我们经常看到新闻,某某病人或者我们听到一些亲友、朋友突然去世了,50多岁、60多岁、70多岁,这些猝死,绝大多数都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有什么表现?胸口剧烈地疼痛,或者说胸闷,就像压了一个大石头一样,这种情况下,10分钟、20分钟还不好,患者就要知道可能发生心梗了,这时候和脑卒中一样,打电话,家里人争分夺秒到医院,到了医院就安全了。同时,到了医院可以紧急放支架,就像脑中风一样,紧急放支架不但能救命,还可以减少将来心力衰竭后遗症。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的冠心病也可能是有危险的,平时运动,包括你有冠心病,放了支架或者吃药,每天可以慢跑步或者快步走几公里。但是现在你突然发现,走路600米、800米,胸口憋闷或者疼痛,我们叫心绞痛,心绞痛不一定是疼,憋、闷都算,这种情况休息两分钟就好了,明天同样速度慢跑步、快步走,一模一样,到了800米、600米又来了,这就说明你出现了心绞痛,过去的药物不够用了,你需要到医院加强药物治疗,或者放支架。出现了不能解释的胸口憋、闷、疼,十分钟还不好,这种情况下就意味着你今天或者最近就要心梗了,当天立刻到急诊,你多去十趟急诊避免一次心梗都值得做。同时我们刚才说,本来慢步、跑步、快步走没有出现症状,而现在出现症状了,意味着最近几天要到医院看病了,因为心绞痛在加重。第三方面是心力衰竭。我得过心梗,年龄大了,或者原来有高血压,心脏扩大了。什么表现呢?就是夜里睡觉躺不平,后半夜要坐起来,过去我夜里起来去洗手间,老年人说“起夜”,但是我年龄大了,我可能要去洗手间一次,实际上我们叫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就是夜间心衰加重了,躺了一定时间必须坐起来,呼吸增加减少我们叫肺瘀血,这种情况过去没有,而现在后半夜总是憋醒了,要坐起来,这就是左心衰加重了。心衰还有一种表现,知道我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我有高血压、心脏扩大。但是过去一口气能爬三楼,快步走一口气能走2000米,但现在我走上300米、500米就气喘吁吁,过去能上三楼现在上二楼就要休息,你就是心衰加重了,这种情况下就要到医院找专家、找医生调药,加强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否则的话心衰急性加重达到肺水肿,憋得躺不平,这种急性发作会有生命危险。通常心脏病危险的最常见的三种情况,就是中风、心梗或冠心病加重和心衰加重,这些大家要有个基本的知识,你就可以预防大部分,争分夺秒,有一个强烈的意识,你的危险就可以大幅度下降。

中国网记者

我们夏季出汗多,请问运动过程中如何及时补水补液,保持良好状态?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漓

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特别重要,因为确实大家都有这方面需求,但是很多人补水补液补得不正确。在咱们身边经常能看到,在夏天因为脱水或者中暑的时候,我们做治疗或者救护的时候,给他选择的液体,有时候如果选择对了,效果会更好,需要做到三件事。第一,要选对饮料。我们说补水补液,这个水是指的天然的一些淡水,可以饮用的淡水,这都是属于水的概念。这个水适合于一些低强度运动,或者时间不太长的运动,或者出汗量不是很大的运动。比如饭后出去溜达两圈,微微出点汗,喝点水就可以,不需要额外补充一些其他的东西。但是我们说的液,是指在水里额外添加一些矿物质、电解质或者维生素,或者糖,这样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运动饮料,配制出来的运动饮料,主要是在运动时间比较长、出汗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这方面可以学习一下运动员的运动饮料配制,运动员的运动饮料当中会添加一些糖,还有一些电解质、矿物质、维生素,最后配出来的状态我们术语叫等渗或者低渗的浓度状态,这种状态下的饮料喝起来就是淡淡的甜和淡淡的咸,这样的饮料不仅仅是及时补水,而且能及时补充从汗液当中流失掉的电解质,能够帮助身体更好地保持水分,而不是说喝进去了以后又很快散掉了,运动饮料可以参考一下。第二,在合适的时间去喝水。这个合适时间包括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如果这次出去锻炼身体,出汗量比较大,出汗的速度比较快,那么从运动前就要开始少量多次去喝水或者喝饮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身体流失水分的速度比我们吸收水分的速度要快。每小时喝的水再多,能被身体进入到血液循环的只有800毫升,但是我们出汗的速度,如果说运动强度高或者天气很热的话,我们一小时能出到一公斤甚至两公斤以上的出汗量。所以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少量多次提前去补水补液。这是关于补水的时间,通常是要求每10分钟左右喝100毫升到150毫升的饮料或者水,差不多两口到三口,我们说正常的口,不是一大口,这样的补水量,就基本上能够达到我们补水补液时间的要求,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地补,短时间内大量补水其实意义不大,而且效果也不好,一定是少量多次。第三,怎么判断补水补液够不够,这一点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不知道这样补下去跟我流汗的量,没有办法做准确的判断。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尿液的颜色,如果尿液的颜色是无色的或者淡黄色,说明我们身体的水合状况是良好的,我们的身体不缺水,对我们的心脏和大脑都很友好。如果说我们的尿液颜色偏深了,深黄色,甚至极端状况下会有一些棕色,那肯定就是不好的,说明我们严重脱水,严重脱水会造成身体严重的疲劳,以及我们刚才说过的大脑或者心血管方面的风险。所以,我们要通过这样简单的方法去判断。另外还可以掌握一些原则,尽量不要让自己口渴,所以要提前喝、少量多次喝,能保持自己不口渴,你身体脱水量就不会超过体重的2%,这样的状态下,我们身体还是能够保持住我们正常的生理代谢。谢谢!

东方卫视记者

立秋有“贴秋膘”的习俗,请问一下这个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我们如何正确地“贴秋膘”呢?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
龚燕冰

谢谢提问。说起立秋,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贴秋膘”。“贴秋膘”也确实是我们民间的一个习俗,“贴秋膘”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到立秋的时候,会进食一些鱼肉这样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一方面补充因为夏天天气炎热、胃口不好、体力消耗比较大引起的身体亏空,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抵抗力来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这符合中医“秋收冬藏”的理念。但是在现在的社会当中,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整个营养状况都是非常充足的,甚至会出现营养过剩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也不建议盲目地“贴秋膘”。比如过度进食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增加肥胖、高脂血症,甚至马主任刚才提到的冠心病这样的风险。所以“贴秋膘”不光是要吃肉,还是饮食要均衡、营养结构要合理。这里面,除了肉类,还包含果蔬、蛋类、奶类、谷类、豆类等。在肉类里面,除了瘦猪肉,一些牛肉、鸡肉、鸭肉、鱼肉、虾肉,这些都可以少量食用。我们建议,立秋进补主要是清补,不建议大补。我们要根据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进补,如果身体很虚,立秋确实是一个进补的好时节。如果本身就有肥胖、高脂血症的人群,我们建议还是要谨慎“贴秋膘”,要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谢谢。

三沙卫视记者

俗话说立秋后“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天气也将呈现出中午热、早晚凉爽的特点。请问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有没有什么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可以推荐呢?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
马长生

谢谢,这是特别常见的问题。实际上,刚才龚主任讲的都是养生的基本道理。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秋冬要交际了,我们所谓的养生就是生活习惯健康的、良好的方式,就是健康生活方式,心血管强调健康八要素,其中五条都可以得满分,饮食、运动、体重、睡眠、不吸烟,还有三个要素,血压、血脂、血糖,还有些遗传因素。如果按照医生要求把血压控制好,把血糖、血脂控制好,危险也可以大幅度减少。八要素我们经常打分,如果是50分以下或者更低,你寿命如果是50岁的话,平均会减少好几年,比如7年、8年。反过来呢,如果80分以上,你的预期寿命就可能延长。整个养生,就是按照心血管健康八要素,养成最良好的习惯。饮食丰富的营养,丰富的营养,同时不能胖,它两个一点都不矛盾。同时,老年人避免久坐,更不要说老躺着。即使是心脏病,也可以在医生同意、指导的情况下,充分的运动,这些都是我们良好的习惯。刚才龚主任讲,秋天了,月饼很好吃,我们要吃火锅,油和肉也很多,这些都要尽量避免。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既然夏季运动有风险,那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喜欢在夏季锻炼健身?请问夏季运动健身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吗?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漓

感谢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说实话,会有很多人都很感兴趣,夏天经常有人问我,夏天减肥是不是效果特别好啊,我现在锻炼,会不会降糖特别好?首先,我们说总的意见和建议,夏天锻炼是有利于我们身体代谢加强的,所以对糖脂代谢的改善都是有帮助的,对于降糖减脂确实效果要比冬天好。另外还有一个可能大家不太注意,但是也很重要的一个夏天锻炼的优点,就是我们夏天锻炼经常受伤的发生率会比较低,其实这两点都跟我们体温有关系。夏天温度高,容易出现一些中暑的问题,或者严重的热休克,但是如果把这些防护措施都做好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锻炼,温度对我们身体来说、对于运动来讲是利好的条件。冬天手脚冰凉的状态下,人身体的核心温度在36到37度左右,但是我们四肢的温度不是恒定的,我们四肢温度会受到周围温度的影响,它的温度可以低于核心温度。比如冬天手脚冰凉的时候,那时候你手脚温度会有三十六七度吗?没有。在手脚冰凉的状态下,我们的肌肉和筋膜是两个状态,肌肉会变得松散无力,筋膜会变得很僵硬、紧绷,所以在冬天手脚比较凉的状态下,我们会感觉到自己不想运动,因为肌肉没劲儿嘛,我们的关节也是比较僵硬的状态,人就不想运动。如果要运动,还得充分做好热身,热身做得不好还容易受伤,因为筋膜是僵硬的,肌肉也是比较没劲儿的。夏天正好相反,当温度升高之后,冬天和夏天手脚肢体的肌肉温度能差到七八度甚至10度,有研究报道我们运动起来之后肌肉温度能达到40度。在这种高温的状态下,我们的肌肉是结实的、是有劲儿的,我们的韧带是软的、是有弹性的,这个时候人就特别想运动,所以天热的时候就会有运动的欲望。我们身体每升高一度,我们的代谢酶的活性、神经的活性、代谢的活性就会提高10%—20%。我们要知道,我们身体当中大部分的脂肪和糖都是由肌肉代谢掉的,所以当你的肌肉很有活性的时候,那你的脂肪和糖的代谢速度显然就要加快,所以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在夏天减脂也好或者糖尿病人做运动降糖,效果就会更好一些,这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另外,夏天稍微一热身或者不怎么热身,我们的肌肉也是有力的、我们的韧带也是软的,运动的时候就不太容易受伤。所以夏天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确实是特别好的运动健身的季节,希望大家借着这个机会多运动、多科学运动,大力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像刚才王老师说的,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胡强强

请继续提问,因为时间关系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羊城晚报记者

想问一下最近网络上非常火的晒后背,三伏天晒后背到底有哪些好处?中医是怎么看待晒后背的?晒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注意事项?谢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中医师
龚燕冰

谢谢提问,这确实是最近网络上非常火的一个话题,我最近也是经常被问到。晒后背确实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在中医里面,这相当于是利用太阳的照射和大自然的阳气,来提升身体阳气的一种方法。中医讲,后背是阳,腹部是阴,在后背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两条阳经。督脉在后背正中央,这上面有个很有名的穴位,就是大椎穴。督脉是“阳脉之海”,统揽一身阳气,它对于全身阳气的运行是非常有帮助的。督脉对于整体经络的通畅、温煦,包括扶正祛邪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在伏天晒后背也是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哪些人适合晒后背?就像刚才张研究员所说,冬天手脚特别怕凉的病人,中医讲阳虚的病人或者体质虚弱的人,还有一些寒湿比较重的人都适合晒后背。当然了,我们正常人也可以通过晒后背进行养生。晒后背也是要讲究时段和时长的。在这个季节,一般要避免暴晒,在上午8点到10点的时段,下午三四点钟后的时段,紫外线强度比较弱,阳光也比较柔和,这些时段比较适合晒后背。晒后背的时间也要控制,比如年老体弱的人可以短时间晒背,根据自己身体的感受,一般可以先晒15分钟、20分钟,循序渐进地可以增加到30分钟,主要是避免阳光照射之后引起一些身体的不适,要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度。那么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去做晒后背?比如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皮肤病的患者,以及容易上火、有湿热症的人群,还是要慎重。在晒后背过程中,要注意补水。刚才张研究员提到了补水的正确方式,如果出汗比较多,可以补一些淡盐水,包括刚才提倡的一些功能饮料。如果出现大汗淋漓甚至胸闷气短的症状,要立即停止晒背,及时就医。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胡强强

谢谢龚主任,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聚焦了“时令节气与健康”,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以及“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步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最后也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编辑:康小北热文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北卫生健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